制約冷鏈物流企業發展的瓶頸有哪些?
與發達國家冷鏈相比,我國現有的冷鏈物流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距。造成制約冷鏈物流發展的主要因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國冷鏈物流基礎設備設施落后、分布不均,而且功能失衡。目前我國冷藏保溫車輛約7萬輛,而美國已經擁有20多萬輛,我國冷藏保溫汽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左右,按人均占有的冷庫容積,我國僅是美國的1/5。此外,我國當前冷庫結構不夠合理,導致功能失衡,比如肉類冷庫多、果蔬類冷庫少;冷凍庫多、保鮮庫少;城市冷庫多、農村冷庫少;經營性冷庫多、加工類冷庫少;土建式冷庫多、裝配式冷庫少;東部冷庫多、中西部冷庫少等現象明顯。
二是冷鏈標準缺乏監管,企業執行力度差。據統計,我國冷鏈相關標準已經超過200項,但所有這些標準都是推薦性標準,近幾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委根據行業需要也制定了若干項冷鏈國家和行業的標準,如《冷鏈物流分類與基本要求》《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并進行了標準試點和宣貫工作,但是僅靠協會的力量是有限的,導致部分不良企業打著全程冷鏈的旗號,卻經營著間歇性供冷,以此降低冷鏈物流的成本。發達國家對于冷鏈物流的重視已經上升到法律法規的高度,例如:歐美很多國家采用的《易腐食物國際運輸及其特種運輸設備協議認證》(簡稱ATP),其中對冷鏈運輸和冷鏈設備進行了詳細的規定要求,一旦企業觸碰法律將面臨罰款與制裁。而我國目前還尚未有專門針對冷鏈物流的法律。
三是冷鏈理念薄弱,易腐食品安全意識不強。這既體現在行業層面,也體現在消費者層面。重視食品生產環節,而缺乏對于冷鏈環節的監管和追溯是冷鏈行業的理念不強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在美國農業總投入中僅有30%用于生產,70%則用于產后的保鮮、運輸和監管。對于我國消費者而言,雖然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費占比已經超過30%,但大部分對冷鏈的要求或意識不高。
- 相關文章:
冷藏水產品集裝箱冷鏈物流項目成功運行 (2015-7-15 22:1:36)
水產冷鏈物流發展滯后 是挑戰也是機遇 (2015-7-11 18:15:22)
冷鏈企業如何實現冷鏈物流的跨越式發展? (2015-6-23 17:48:38)
我國冷鏈物流的未來規范標準 (2015-5-22 21:27:46)
探究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有何不足之處 (2015-5-5 20:11:19)
從冷鏈物流看食品農產品出口 (2015-4-21 16:43:9)
成都市冷鏈物流商會成立 (2015-4-2 19:57:55)
蘇寧“蘇鮮生”上線 全程冷鏈配送 (2015-3-11 11:58:56)
武陵山片區-抓好農產品冷鏈物流“最先一公里” (2015-3-11 11:50:43)
2015年冷鏈依然被國家重點關注 (2015-3-8 16:28:38)
2014年我國冷鏈物流呈現穩步上升發展趨勢 (2014-12-31 13:11:17)
閩企布局冷鏈物流進入生鮮電商領域 (2014-9-1 10:2:9)
- 留言列表: